文/李少威
又到了大學生找工作的季節(jié),又有一大批焦慮的畢業(yè)生著急地尋找著敲開社會大門的那塊磚。
在東莞的校園
招聘會上,出現(xiàn)了一些搶眼的企業(yè),其搶眼的原因是它們試圖在應屆畢業(yè)的大學生中招收普工、倉管員、保安、餐廳服務生。他們認為,大學生應該有“從基層做起”的精神,并且舉例說,“我們公司的不少管理人員就是從最底層的崗位干起的”。
這是一個看上去十分符合社會普遍邏輯的道理。人們慣于這樣教訓那些懵懵懂懂的“菜鳥”們:不要眼高手低,不要急于求成,應該放下身段,應該腳踏實地……在大學生客觀上供過于求的情況下,似乎畢業(yè)本身就是一種錯誤,而失業(yè)則是因為錯上加錯。
作為曾經(jīng)畢過業(yè)的人,早已厭倦了聽這些無趣的調(diào)調(diào)。我認為,那些鼓勵大學生們?nèi)氖乱粋“大炮打蚊子”的職業(yè)的人們,都是因為他們談論的不是自己,也不是自己的孩子,不用為這種鼓勵承擔后果。
就現(xiàn)在的形勢來看,到大學生中去招收從事沒有也不需要任何技術含量的崗位的“人才”,本身就是一件很詭異的事情。一是經(jīng)濟狀況并不好,招工也不難,這些崗位沒必要空等大學生去上崗;二是企業(yè)應該明白招了也留不住,徒耗管理培訓的成本而已。
如果一家企業(yè)真正想要招收一些有培養(yǎng)前途的人才,它的管理者一定會很重視應聘者是否具有足夠的自信。一個大學生,在剛剛開始找工作的時候就選擇去做這樣的工作,只能表明他對自己的生存能力極端缺乏自信,可塑性很差。
那么據(jù)此推測,堂皇的“從基層做起”以及未來可能當上管理人員的理由,或者只是某些企業(yè)希望低價撿個大便宜的借口。又或者,這些企業(yè)參加校園
招聘會,可能并非出于自愿,也并不需要招人,只是被叫去撐門面,故意放幾個“泥飯碗”出來,糊弄了事。
但這些崗位的出現(xiàn)無疑會加劇大學生們的焦慮感,讓他們在就業(yè)面前更加手足無措。然后又有許多專家們出來談觀點“指導就業(yè)”,有意無意中可能給大學生們挖下更多的坑。
最常見的指導,是建議學生們要放低姿態(tài),找準方向,做好職業(yè)規(guī)劃。這種建議在我畢業(yè)的時候也聽過許多,但至今也沒想明白是什么意思。大多數(shù)的大學專業(yè),什么都教,就是不教有用的東西;什么都學,就是不學真正的社會是什么樣子。所以,大學生們既不知道自己學到的東西將來可以賣個什么價錢,也不知道社會上究竟誰會買。所以大多數(shù)情況下,那些建議都是廢話,而且還算不上正確的廢話。
低姿態(tài)看似不錯,但如果過分強調(diào)低姿態(tài),以至于到了鼓勵大學生去做農(nóng)民工干的活的地步,則是不負責任的。在他們作為學生的時候,都是孩子,什么都由社會去設定,一旦畢業(yè),社會再也不用承擔什么責任。教育的時候告訴他們,你應該學這學那將來才能體面而獲得高薪;畢業(yè)的時候則告訴他們,你以前學這學那跟找個好工作沒有半毛錢的關系。好比用十幾年的象牙塔給他們吹一個泡泡,然后用一場
招聘會把這個泡泡戳破。
誠然,無論能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都應該好好地受教育,但不能因此而把教育的不斷貶值當成理所當然的事情。大學生畢業(yè)后當普工、當保安,對大學生而言應該是迫不得已、無可奈何之下的選擇,而對于社會而言,則應該是一種尖利的批評,是一種值得反思和羞愧的現(xiàn)狀。
安陽人才網(wǎng)
所以,正在找工作的大學生們不應聽信那些對找工作的苦楚沒有切膚之痛的高談闊論者的建議,只需要相信自己的直覺。招聘和
求職只是一個市場,進了市場就要追求賣個好價。愿意做普工、做保安,等到日落西山、人流散盡,猶未為晚。www.ayrc.cc